Get the pdf download to your inbox:

No spam, a download link will be sent directly to you.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reCAPTCHA and the Google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of Service apply.

Stay on top!

Get helpful articles and special offers once a month.

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AFM-IR)对纳米尺度缺陷与残留物的化学分析

背景

在许多制造流程中,缺陷管控至关重要。缺陷会导致产品良率下降、成品可靠性降低乃至功能失效。缺陷可能源自外来污染物引入、材料去除不彻底(产生残留)、组成材料或清洁剂的意外反应,以及由热/湿气/光线等外部因素引发的缓慢化学变化。所有这些情形中,缺陷的化学构成都是关键信息,能为制造工程师追溯缺陷根源提供依据。

现有分析技术

多数分析实验室配备的元素分析技术(如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全反射X射线荧光TXRF、具有纳米级空间分辨率的俄歇电子能谱)可满足先进制造对缺陷元素信息的常规需求。虽然这些技术能有效识别金属及部分无机材料,但对组成元素相同的有机/无机材料鉴别力不足,因其无法提供化学键信息。
分子信息分析则主要依靠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但其空间分辨率过低(>10µm),故常需结合拉曼光谱、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其中TOF-SIMS具有最高标称空间分辨率(约200nm)和低检测限优势,但存在样品破坏性、真空兼容性要求高及分析复杂等局限。

鉴于当前缺陷分析仪器体系的现状,当缺陷横向尺寸小于1微米时,联合使用多种技术”推测”缺陷分子性质已成为常态;若缺陷厚度极薄(<100nm),因部分技术在此尺度信噪比恶化,分析难度将进一步加剧。

光诱导力显微镜技术

IR PiFM凭借其卓越的空间分辨率与灵敏度,非常适用于纳米尺度缺陷与残留物的分子分析。相较于前述多技术联用的推测性分析,PiFM常能基于成熟的FTIR光谱库对缺陷进行明确鉴定。尽管PiF-IR光谱采集自约10纳米区域,其与体相FTIR光谱高度吻合,可精准识别小至10纳米的缺陷。

采用光诱导力显微镜(PiFM)的纳米颗粒缺陷分析

图1展示了在20纳米聚苯乙烯(PS)纳米颗粒及云母基底上采集的PiF-IR光谱,并附二者对应的体相FTIR参考光谱。插图分别显示1492 cm⁻¹与1025 cm⁻¹波数处的形貌图与PiFM图像,以突出PS颗粒与云母基底。形貌图清晰显示颗粒高度约20纳米(参见图像上方对比标尺),横向尺寸约50纳米——该尺寸扩张源于探针针尖曲率半径的卷积效应(因金属涂层处理,曲率半径典型值约为30纳米)。1100至1360 cm⁻¹区间出现的额外光谱特征可能源于与PS颗粒共沉积的液相分子(如表面活性剂)。

pifm,pifir,residue,nanoscale defect,defects
图1. 在20纳米聚苯乙烯(PS)纳米颗粒(红色)与云母基底(蓝色)上采集的PiF-IR光谱,及PS(橙色)与云母(绿色)的FTIR参考光谱。插页显示形貌图及1492 cm⁻¹(PS特征峰)与1025 cm⁻¹(云母特征峰)波数的PiFM图像。

图2展示基于PiF-IR光谱鉴定硅晶圆表面未知缺陷的典型案例。图2a显示缺陷尺寸约100纳米,厚度约3纳米。基底光谱在1090 cm⁻¹附近呈现本征氧化硅的典型特征峰,而缺陷光谱与聚四氟乙烯(Teflon)的FTIR光谱高度吻合,表明该纳米缺陷为类聚四氟乙烯材料。图2b呈现高度约15纳米、尺寸约50纳米的缺陷。结合探针曲率半径判断,该缺陷应为直径约15纳米的球形颗粒。基底与颗粒的多点光谱均呈现可重复特征:硅基底以1060 cm⁻¹为中心的宽峰为特征,颗粒光谱则与二氧化硅FTIR光谱匹配。这些案例证明PiFM技术可同等高效地识别有机与无机纳米材料。

pifm,pifir,residue,nanoscale defect,defects
图2. (a)在聚四氟乙烯缺陷(蓝色)与硅基底(紫色)上采集的PiF-IR光谱,及聚四氟乙烯FTIR参考光谱(橙色);(b)在二氧化硅缺陷与硅基底上采集的PiF-IR光谱,及二氧化硅FTIR参考光谱(橙色)。

残留物分析的PiFM应用

残留物是另一种常见缺陷类型。当残留物呈超薄形态时,现有显微或光谱技术极难检测其存在。图3展示键合垫上残留物的典型案例,该残留导致键合界面与配对部件粘附异常。PiF-IR光谱清晰揭示了该残留物作为加工工序副产物的化学特征。图3a显示键合垫形貌,3b则呈现与残留缺陷特征吸收波数对应的PiFM图像。

在PiFM成像中,信号强度与吸收强度直接相关。因此图3b中金色区域即为残留物分布区。由于形貌图未显示与残留物相关的特征结构(仅呈现键合垫金属颗粒的晶粒结构),可推断该残留物厚度至多为数纳米。本例中 intentionally 未具体说明金属垫与残留物的化学属性。

pifm,pifir,residue,nanoscale defect,defects
图3. 存在粘附不良问题的键合垫形貌图(a)与PiFM化学成像图(b)。通过残留物红外特征吸收波数生成的PiFM图像,成功映射出疑似残留物的分布区域。

总结

综上所述,IR PiFM是一种强大的分子分析工具,即使对于尺寸小至约10纳米且呈超薄形态的未知缺陷与残留物,也能实现精准分析。当缺陷尺寸过小或过薄,导致TOF-SIMS、XPS、FTIR、拉曼光谱及SEM/EDS等现有技术无法有效检测时,IR PiFM能够提供关键化学信息,揭示缺陷的本质特性。

红外光诱导力显微镜(IR PiFM)拉曼光谱仪(Raman)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TOF-SIMS)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全反射X射线荧光光谱仪(TXRF)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SEM/EDS)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俄歇电子能谱仪(Auger)
检测项目分子成像(M.I.)分子成像(M.I.)分子成像(M.I.)分子成像(M.I.)分子成像(M.I.)元素成像(E.I.)元素成像(E.I.)元素成像(E.I.)元素成像(E.I.)
化学成
分分布成像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横向分辨率~5 nm> 0.5 µm> 10 µm> 0.2 µm10 µm – 2 mm~10 mm1 nm * 0.5 µm EDS0.2 nm> 10 nm
探测 深度 20 nm & 体相> 500 nm1 µm1 nm10 nm10 nm1 µm~100 nm10 nm
*成像功能说明:M.I. = 分子信息检测,E.I. = 元素信息检测
表1. 红外光诱导力显微镜(IR PiFM)将分子层面分析推进至真正纳米级分辨率领域,可同步提供~5 nm空间分辨率的红外吸收光谱与化学成分分布成像,并具备单分子层检测灵敏度。

Interested in a niche application?

Ask us, we may have already studied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