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y on top!
Get helpful articles and special offers once a month.
Get helpful articles and special offers once a month.
Our most advanced system with new automated features
自组装蛋白质作为”智能”生物材料的基础构建单元具有重大潜力,其可实现对结构与功能特性的精准调控。这一潜力推动了新型自组装蛋白质结构的设计,如下文讨论的二十面体蛋白质笼结构。其巨大的包载容积使其成为疫苗开发和靶向给药应用中极具前景的工具。
通过三种不同放大倍数(扫描尺寸)的PiFM图像与单个自组装二十面体蛋白质笼的SEM图像进行对比。PiFM图像采用分次扫描以验证该结构内特殊形状(非标准圆形)与信号对比度的可重复性。PiFM图像中观察到的尺寸及类六边形轮廓与同放大倍率SEM图像高度吻合(图像按等比例尺显示)。研究人员利用空间分辨率优于5纳米的纳米红外光谱技术PiFM,生成了揭示蛋白质笼内部对比度的化学图谱。这种对比度表明不同晶面存在酰胺I带(1666 cm⁻¹)信号强度差异;由于激发光主要沿针尖轴向偏振,图像显示了酰胺I带的偏振依赖响应。
在Ajitha Cristie-David与Neil Marsh早期发表的《《从头设计卷曲螺旋作为蛋白质组装的即用型组件评估》(doi: 10.1039/C7ME00012J)研究中,已为空间分辨PiFM技术提供了有力论证。若能确定蛋白质自组装的优选条件,将推动卷曲螺旋在未来大规模蛋白质组装构建中的应用:
“这些观察结果表明,通过筛选相对稀疏的间隔长度与卷曲螺旋强度矩阵,即可确定多数情况下蛋白质成功组装的条件。”
我们期待与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团队继续推进这项研究!
Ask us, we may have already studied it.